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法院要闻

解放区法院巧施执行“连环招”,为民营企业注入司法“新活力”

发布时间:2025-07-31 16:51:20


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,而高效公正的执行则是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。2024年1月至2025年6月,解放区人民法院立足司法职能,聚焦民营企业执行需求,创新打出一套执行“组合拳”,高效破解执行难题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执结涉民营企业案件790件,执行到位款达1.69亿余元,用效率与温度的双重加持,让民营企业在法治轨道上跑得更稳、更快。

下载.jpg


效率“加速器”:

让执行跑出加速度

“以前总担心案子拖太久影响资金周转,现在法院执行效率太高了!”这是不少企业主对解放区法院执行工作的新感受。这种变化源于解放区法院创新推行的“双中心+多方联动”执行机制。

解放区法院构建起以执行服务中心、指挥中心为核心的“双轮驱动”模式,推行承办人负责制下的多团队分段化执行机制。这一机制就像给执行工作装上了“精密齿轮”,财产查控、案款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实现集中办理,繁简案件精准分流,简单案件得以快速执结。同时,通过执行流程系统,与税务、保险、工商、不动产等多部门实现信息共享、执行联动,一张“线上查控+线下联动”的执行网络全面铺开。

多方聚力之下,执行效率显著提升。2025年上半年,涉企执行案件平均用时54.8天,较去年同期缩短63天,同比提速53%。


司法“温度剂”:

为企业留足发展空间

“没想到法院查封了厂房,我们还能正常生产!”焦作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在经历了一场合同纠纷后,对解放区法院的执行措施深有感触。这得益于区法院创设的“活封活扣+柔性置换”保全机制。

针对涉企案件,解放区法院实行“分类保全”机制。对作为原告的企业,开通保全“绿色通道”,优先受理、快速审查、及时保全,让企业维权之路更顺畅;对作为被告的企业,则推行“活封活扣”措施,对企业关键生产设备、厂房等财产进行“封存不封产”。在保障债权人权益的同时,还允许企业以同等价值资产置换被查封财产,最大限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。

正是这样充满温度的司法举措,让企业在涉诉过程中依然能保持发展活力,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

诚信“防护网”:

助失信企业重返赛道

“信用修复后,我们又能参与招投标了!”一家曾因失信陷入困境的企业负责人激动地说。这背后是解放区法院构建的“失信惩戒+信用修复”双轨制在发挥作用。

解放区法院创新推行“失信行为精准打击+信用修复正向激励”模式。一方面,严格将存在六类恶意失信行为的民营企业纳入失信名单,并将失信信息嵌入政府采购、招标投标、融资信贷等环节,限制失信主体参与资源交易,倒逼其积极履行判决义务;另一方面,建立“主动履行-信用修复-屏蔽信息”快速通道,对主动履行义务的民营企业给予信用修复支持。

2024年至2025年6月,解放区法院已为679家企业屏蔽1276条失信信息,帮助一批“失信企业”重塑信用,重新回到市场竞争的赛道上,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添砖加瓦。


资源“新动能”:

让沉睡资产焕发生机

“破产重整让我们的企业活过来了!”一家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的重生,是解放区法院探索“执行手段+破产程序”融合模式的生动实践。

解放区法院创新“执破协同”工作机制,将执行程序中的财产查控、清租腾空等手段嵌入破产案件办理,有效破解了传统破产程序中资产查控难、处置慢等问题。对于有发展前景和挽救价值的企业,适用破产和解、破产重整程序,帮助企业获得重生。上述家具制造有限公司重整案,成功化解1000余万元不良资产,盘活土地6004平方米、房产5400平方米,实现了“司法拯救困境企业、盘活低效资源”的双重效益。

对于资不抵债且没有存续价值的企业,解放区法院则通过适用清算程序,引导其有序退出市场,盘活社会资源。2025年以来,已引导12家“僵尸企业”成功出清,让资源流向更有需要的地方。

从效率提升到司法温度,从诚信建设到资源盘活,解放区法院的执行“组合拳”精准发力,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。未来,解放区法院将继续深耕司法职能,不断创新执行举措,为优化法治营商环境、助力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司法力量。

责任编辑:yys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您是第 8859659 位访客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